导入数据...
网络教育的发展及利用之五
[继续教育学院]  [手机版本]  [扫描分享]  发布时间:2016年12月23日
  查看:333
  来源:

一、高等院校网络教育面临的主要问题

1.学历教育激进发展,招生规模不断扩大。

随着近年来网络学习人数的日益剧增,也为高校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收益。因此,很多高校并没有经过严谨的论证设计环节,不能从学校实际出发,不断增加招生专业,截至2009年,试点高校开设299种、1560个专业,覆盖了管理学、经济学、教育学、文学、法学、工学、理学、农学、医学、哲学等十大学科门类,不少专业并不是学校的主体专业,师资力量不足、新开专业教师经验不足、生源质量逐年下降、教学设备陈旧,学习中心、教学点无辅导老师可聘,照此发展势必形成教育体系的一种恶性循环,难于保证网络教育的质量。

2.教学过程控制环节疏松。

网络教育的教学过程过多的依赖学生自觉性,如果学生无法很妥当地完成教学安排,教学的效果就会大打折扣。例如比较流行的一种“网络课件、教材自学+光盘+辅导的网络教育模式,高校教师和学生之间缺乏一种有效地互动,不能及时完成学时、课时规定的要求。据一项随机调查,某高校网络教育100名学生13春季学期一门5学分,90学时专业基础课的学习情况如下:在线总时长27940分钟,平均每人在线时长279分钟;课程点击数1632次,人均16次;通知通告点击数110,人均不足1.1次;导学资料点击62,人均0.6次;自学指导点击数122;总复习点击数296;资源下载点击数39;在线答疑帖子点击数360,人均3.6次;作业完成人数98人;发帖数9;回帖数23;视频答疑参与数8,除作业完成率较高,其它学习环节的参与数均不够理想,而该课程的期末及格率达95%。从学生课程学习过程统计看出,学生不能充分利用网上资源进行学习,而主要是通过光盘课件和教材自学,基本上失去了网络教育最根本的优势,而试点高校的管理部门和教师更是放松了这个环节的控制,降低了对教学标准的要求。

3.教学模式过于死板。

网络教育的教学模式已从封闭式的校园教育向着开放式的网络化教育转变,同时也为这种教学模式设计了相对完备的教学过程,但在教学实际上,特别是在教学课件的制作上,简单照搬普通高等教育的教学模式,将教师在课堂上讲课的图像、板书等录制成视频课件,搞成了课堂搬家,讲课满堂灌,直接照搬普通高校全日制在校本科生的文字教材,教学媒体、手段的选择与运用不科学,教学环节的安排不适合远程自主学习,照搬普通高校全日制在校本科生的教学管理模式。不利于培养学生兴趣和创造力,使得教学的过程形式化、流程化、机械化。

4.网络教学服务缺乏多样性和个性化。

网络教育面向的多是已经工作的人群,所以对于他们的管理就不能像对待学校中的学生一样,要有一定的区别性。因此,常规的教学往往不能满足要求。学习支持服务形式、途径多停留在人机对话的层次上。根据一项调查研究显示,有62.17%的学员明确表明需要进行面授辅导,31.62%名学员认为应根据课程性质进行一定的面授,而明确表示不需要面授的学员仅为6.21%。同时,学员希望能够获得比较特色化的服务形式,如网上保险服务、网上订票、会员制信息查询、心理辅导、免费电子杂志、网上书店、电子图书馆、考试类信息等,其中后四项服务的需求量均超过50%,对免费考试信息的需求达到71.94%。虽然高校在教学支持服务上投入了较大的精力,但是,由于教、管与学的相对分离,加之学习中心管理人员、辅导教师队伍差别较大,学生需求的多样化、个性化与教学支持服务模式化的矛盾没有从根本上得到改变,网络教学服务缺乏多样性和个性化。

二、加强网络教育质量管理应采取的对策与措施

1.稳定学历办学规模,树立正确的质量观。

一是要树立现代教育观,从建构国家终身教育体系,推进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快速提高国民素质、增强我国综合国力的高度来认识与组织实施现代远程教育试点。根据全面发展教育、素质教育、创新教育、终身教育、开放教育的思想设计与运作人才培养模式,正确处理网络教育规模、质量、结构和效益的关系,发挥学校特色和优势,认真实践探索,不断改革、创新网络教学及管理模式,高质量、高水平办学,为社会提供优质教育服务,避免盲目扩大学历教育招生规模。主办学校网络教育的招生范围、对象应符合教育部规定,招生规模适度,与办学条件相适应,招生计划按规定呈报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做到招生宣传发布、审批程序完备,招生简章、入学指南等宣传材料内容真实、准确,符合有关规定;坚持按国家规定的入学资格要求,规范审核、验证制度,要在搞好成人学历教育的同时,充分发挥网络教育的优势,为在职人员更新知识、增强技能、不断学习、不断提高提供良好服务;既要积极开展学历教育,又要积极开展职业资格证书教育、岗位培训和其它继续教育。严格按照有关要求树立现代教育观,就要以学生为中心,按方便学生自主学习,快速提高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的原则设计教学模式,组织教学过程,落实教学环节;二是要树立正确的质量观,坚持以质量求生存、谋发展,克服急功近利、过分追求效益的思想;三是学校应进一步重视网络教育教学工作,从学校长远发展的战略高度认识网络教育教学质量及其管理问题,把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作为学校工作的重要目标和工作核心。

2.增加网络教育教学投入,大力改善办学条件。

要提高网络教育的质量,首先要有支撑网络教育运行的硬件条件,网络教育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应该取得了客观的经济效益,主办学校已经积累了比较雄厚的基础,网络教育学院应当充分利用这一条件,不断加大资金投入,加强办学的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改善教学条件,应该说在这方面网络教育主办学校还有一定的工作要做。教师队伍建设和管理团队的建设对保证网络教育的质量起着关键作用,要建立一支专业能力突出、网络教育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队伍,建立一个既熟悉现代远程教育理论又掌握一定现代远程教育技术,具有较为丰富的网络教育管理经验的管理团队,加大主讲教师、辅导教师和管理人员培训的投入,努力提高教师和管理人员待遇,稳定教师和管理人员队伍,保证学校网络教育教学工作的正常运转,为网络教育质量保障与提高提供必要的人力和物力资源基础。

3.建立健全质量管理制度,完善质量管理体系。

办学单位应结合自身的条件,建立健全教学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并认真执行;应通过规范化、严格的管理,逐步提高网络教育教学工作在学校工作中的地位,提高教学质量管理工作在学校管理体制中的地位,使教学质量管理的功能向着经常化、独立化、体制化、系统化的方向发展,最终在校内建立完整有效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为使教学质量管理功能独立化、体制化、系统化,可进一步考虑在现有的教学督导机构、教学监评机构、教学咨询和指导机构的基础上,在校内各级管理层,尤其是学校层次上,建立职责明确、授权充分的网络教育专门教学质量管理组织。要依靠系统化的教学信息网络作为教学质量管理活动的决策基础。通过建立相对稳定、行之有效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形成教学质量监控机制,通过管理制度保障教学质量。

4.加强专业建设和教学过程管理。

一是要加强专业设置与建设管理。主办学校网络教育的专业设置,应符合国家规定、社会需要,发挥学校特长和专业特色,发挥远程教育特点,具备相应的教学条件,专业设计的审核程序规范。培养计划、教学大纲应当符合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定位,课程结构及内容设计科学合理,能够发挥远程教育特色,教学文件的审核程序规范。二是加强教学质量监控。建立适应远程教育的、比较健全的教学及管理质量检查、评估程序和制度,在日常运行中贯彻落实。设立职责明确的常设机构或岗位,负责内部教学质量检查、评估,针对问题和缺陷迅速做出改进。高度重视年报、自查工作,上报材料和数据真实、准确,自查严肃、认真。加强学习支持服务体系的建设,加强远程学习资源的提供与服务和对学生学习过程的支持服务,稳步提高教育教学效果。三是要加强考试管理。做到网络教育的考试方式、内容的设计应当科学合理,符合远程教育特点,符合试点工作实际;做到命题组卷及试卷传送的制度严密、安全保密、责任明确;健全严肃的网络教育考风考纪的规章制度,考场设置及管理科学严密,考务队伍特别是监考巡考人员具备相应的资格和能力,考务工作严格规范,能严肃按章处理违纪、作弊行为。

5.加强学生教育管理。

制定系统、全面的学生管理规章制度,包括有效的奖惩制度,引导学生积极向上;编制学生手册或管理文件手册,对新生进行包括学习目的、方法、手段等方面的针对性入学教育。针对不同类型学生以及不同模式教学,设置专职的学生工作机构和岗位。加强文化氛围建设;另外要加强学籍、毕业、学位管理,要加强档案建设与管理,加强学籍及其变动的管理,加强毕业、学位资格及证书管理;加强资源建设与管理。加强队伍建设,制定岗位职责和人员管理规定,根据远程教学和管理的需要选聘相关人员。加强设施与技术建设,强化课件、教材资源建设;加强校外学习中心的建设与管理,规范学习中心的设立,加强对学习中心的管理监控和指导帮助。

6.充分发挥学习中心在质量控制中的作用。

校外学习中心是联系网络教育主办校与学生之间的桥梁和纽带,主办高校要加强校外学习中心的管理与人员培训的投入,建立一支责任心强,具有一定网络教育技术和管理能力的学习中心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队伍,以及具有一定网络教育经验和较强专业能力的辅导教师队伍。校外学习中心要以学生的学习支持服务为根本任务,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准确地提供必要的咨询服务、解决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困难,按照主办高校的有关规定,加强学生管理,为网络教育质量过程控制提供基础保证。

三、总结

教学质量是网络教育能否得到社会承认,是否具有发展前景和生命力的关键。主办高校和学习中心要在实施网络教育计划时应根据自己的职责、能力和专业特色,高举质量第一的大旗,从网络支持环境、网络教学资源、学习支持系统、网络师资力量等环节入手,制定出严格的质量保证体系,确保网络教育始终在一个规范化、制度化、高质量的平台上运作,为各类人才的培养和人们的终生教育、终生学习提供高质量的服务。


【编辑:admin】


(微信扫描分享)